會有這篇文章,主要是因為個人討厭不可靠的儲存媒介的緣故(軟碟、光碟等)。同時架構在許多人的知識累積上,才有這篇教學的誕生...
要特別感謝的是PTT上的KSJ版友,沒有KSJ的blog,可能弟就不會入手TDK的隨身碟,當然也就不會有這篇文章。
在開始準備量產隨身碟(也就是以工廠程式進行隨身碟重新初始化的動作)之前,請務必要確認手邊的隨身碟的USB Controller以及欲使用的量產程式是否能夠對應,部分型號可以參考HKEPC這篇。至於量產程式的來源,就請發揮一下各位看倌搜尋的能力啦~
這篇教學整理並改寫字上述引用的各篇文章,主要適用於可用「PHISON V1.96」量產程式的隨身碟(以便宜好用而言,當然是推TDK Trans-IT MINI 4 /8 /16GB)。過程以精簡的文字方式陳述,若是還有看不懂的地方可以點選對應步驟的截圖連結;若是看圖再看不懂的話... 那麻煩把這個網頁關掉吧 Orz
好,廢話不多說,步驟開始!
【A. 查詢隨身碟資訊】
將TDK Trans-It MINI接上電腦
執行F1_90_v196_00.exe,選取Get Info
抄下左側訊息(參考如下,每隻就算同型號也可能不一樣)
VID: 1D0D (這是TDK的Vendor ID)
PID: 0213 (這是TDK 8GB的PID 其他容量會有一些差異)
Manufacturer: TDK LoR
Product: Trans-It Drive
Inquiry Revision: PMAP
S/N: ************(共16位的HEX進制碼)
關閉F1_90_v196_00.exe
【B. 設定燒錄資訊】
執行ParamEdt-F1-v1.0.20.2.exe
[F1-PSS223X] 勾選 [Tick and select your PS223X control:]
右側選取 [PS2232]
Mode:選擇 [21]
[F1-1] 依照步驟A.填入VID,PID,Manufacturer,Product與Inquiry Revision
勾選左邊flash detect的 [Auto detect]
勾選右下角Preformat的 [Preformat]
右邊的Secure Volume Label:顧名思義就是接上電腦時的顯示標籤
可以隨意變更,不過限定11個字元
[F1-2] 在CD-ROM:的欄位選取想要設定在USB裡的iso檔("不要"按Load)
[Controller] 選取 [PS2232]
勾選下面的 [Last Version]
Save As另存一個 [TDK.ini]
關閉ParamEdt-F1-v1.0.20.2.exe
【C.修改序號】(不在意保固者這段可跳過)
假設SN的排列順序為: AA-BC-DD-EE-FF-FF
(下列參數皆為HEX進制)
然後我們預期的序號是: 19-83-1D-08-12-34
那麼你會需要先把系統時間調整為2008年3月29日
(B = 8年, C = 3月, DD = 29日 = 0x1D, 這四位數是抓系統時間的)
然後打開步驟B.所儲存的 [TDK.ini]
在[Customize Info]下加入對應的參數:
Customer Code=0x19 (AA)
PC Number=0x08 (EE)
Start Serial Number=0x1234 (FF-FF)
End Serial Number=0x1234 (FF-FF)
還有就是變更[Configuration]下的
Reset Serial Number=1
如此即可得到符合我們預期的序號 p.s.參考設定
【D.開始量產(燒錄)】
再次執行F1_90_v196_00.exe
選取剛才儲存的TDK.ini(右邊Lock會自動勾選)
按下Start(靜候一分鐘)
跳出視窗後 依視窗指示將TDK Trans-It MINI拔出後再插入
按下確定(靜候五分鐘)
看見方格變成綠色並且沒有error後
恭喜您的隨身碟升級成為「USB-CDROM + 隨身碟一支」
(新的隨身碟可用容量為原始全部容量扣除你掛載的ISO檔的大小)
在支援USB開機的PC或是Laptop上,這支TDK隨身碟就能完全取代光碟機完成作業系統安裝喔!
同樣的操作步驟可反覆使用應用於更新光碟映像檔上
至於還原的部份... 有人有需要再說~
2008年11月13日 星期四
2008年10月14日 星期二
[推薦] Mac Pro v.s 光華 Pro
「Ascent 閒扯 Blog」,是我在尋找EFI-X資訊時,偶然經過的站
我可能還不是很清楚版主的職業與立場,不過很明顯的他跟蘋果有相當程度的關聯。
不是跟我一樣採取對立 - 而是『利用』(或是說,互/片利共生?)
看了看,我手邊準備給閃光用的這台,大概相當於他的GuangHua Pro $36800那台的等級(甚至還更高);而準備出售的,大概相當於$19800那台;至於自己留的Hybrid MoDT... 理所當然的不會出現在別人的價目表上啦 XD
另外還有一則「企業號選擇微軟 Windows 的下場」也相當值得推薦 XD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我必須承認這位Ascent的不少文章都讓我很有共鳴! XDD
雖然我沒有時間去剪那些影片跟圖.. ~_~
我可能還不是很清楚版主的職業與立場,不過很明顯的他跟蘋果有相當程度的關聯。
不是跟我一樣採取對立 - 而是『利用』(或是說,互/片利共生?)
看了看,我手邊準備給閃光用的這台,大概相當於他的GuangHua Pro $36800那台的等級(甚至還更高);而準備出售的,大概相當於$19800那台;至於自己留的Hybrid MoDT... 理所當然的不會出現在別人的價目表上啦 XD
另外還有一則「企業號選擇微軟 Windows 的下場」也相當值得推薦 XD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我必須承認這位Ascent的不少文章都讓我很有共鳴! XDD
雖然我沒有時間去剪那些影片跟圖.. ~_~
2008年9月17日 星期三
[News] 巨人的反擊 - Canon萬艦..喔是新機齊發
Canon EOS 5D Mark II DCview
這台規格一釋出,D90瞬間矮了一節! ( ̄□ ̄|||)
不過這個價位跟size不是我的菜,有興趣者請自行參閱...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Canon G10 @ DCview
讓我等了很久的G10,我只能說看起來還是跟G7 / G9一樣不成材......以G系列的價位來說,規格不出色就算了,還越來越醜... 囧rz
只有28mm廣角/沒有翻轉LCD/要上不上要下不下的5x光學(好啦的確是常用焦段)/一點意義都沒有的14.7MP(只不過是小塊的CCD...)/都什麼時代了還在VGA @ 30fps錄影,雖然沒寫規格,不過八成還是跟我兩年半前的A620是一樣的Motion-JPEG... 當初G9雖然也是一樣樣樣鬆,不過好歹還有「型男最適」的稱號,這下我還真不知道G10該怎麼辦才好?...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Canon SX1 IS / SX10 IS DCview

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!!!!!!
這個SX1 IS是什麼變態機種阿?! CMOS 10MP/FullHD @ 30fps H.264壓縮格式/20x光變/翻轉2.8"LCD,加上又是我愛用的AA電池組,雖然重量超過半公斤,不過SX1 IS已經列入獵殺首要目標...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Canon IXUS980 IS / IXUS870 IS @ DCview
以往很珍貴的「IS」技術,現在已經被下放成低階機必備功能。只要870 IS的閃燈沒有太大的問題,明顯的這台會成為取代860 IS的超級長壽熱銷機種(不過個人覺得與860 IS除了LCD再加大及採用 DIGIC 4之外,似乎也沒有太多的差別就是)。
話說...... 好像還欠篇LX3的報告厚? 囧a
這台規格一釋出,D90瞬間矮了一節! ( ̄□ ̄|||)
不過這個價位跟size不是我的菜,有興趣者請自行參閱...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Canon G10 @ DCview
讓我等了很久的G10,我只能說看起來還是跟G7 / G9一樣不成材......以G系列的價位來說,規格不出色就算了,還越來越醜... 囧rz
只有28mm廣角/沒有翻轉LCD/要上不上要下不下的5x光學(好啦的確是常用焦段)/一點意義都沒有的14.7MP(只不過是小塊的CCD...)/都什麼時代了還在VGA @ 30fps錄影,雖然沒寫規格,不過八成還是跟我兩年半前的A620是一樣的Motion-JPEG... 當初G9雖然也是一樣樣樣鬆,不過好歹還有「型男最適」的稱號,這下我還真不知道G10該怎麼辦才好?...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Canon SX1 IS / SX10 IS DCview

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!!!!!!
這個SX1 IS是什麼變態機種阿?! CMOS 10MP/FullHD @ 30fps H.264壓縮格式/20x光變/翻轉2.8"LCD,加上又是我愛用的AA電池組,雖然重量超過半公斤,不過SX1 IS已經列入獵殺首要目標...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Canon IXUS980 IS / IXUS870 IS @ DCview
以往很珍貴的「IS」技術,現在已經被下放成低階機必備功能。只要870 IS的閃燈沒有太大的問題,明顯的這台會成為取代860 IS的超級長壽熱銷機種(不過個人覺得與860 IS除了LCD再加大及採用 DIGIC 4之外,似乎也沒有太多的差別就是)。
話說...... 好像還欠篇LX3的報告厚? 囧a
2008年8月27日 星期三
[專題] 高速隨身碟/讀卡機大亂鬥(二)- TDK Trans-IT MINI 8GB
TDK,可能只有在有接觸過「高級」燒錄片才會知道這個來自日本的廠牌,最有名的自然是它的「日製太陽誘電TDK超硬片」...又離題了,個人不太用光碟片的,再高級對我也沒用啦~
TDK Trans-IT MINI 8GB,這也是一個意料之外購買的隨身碟 XD
原因只是因為在PCDVD看見某版友的測試,以及有現成的工具可以做成「USB光碟」使用,還有就是夠便宜。

跟前面的Patriot XT Boost比起來明顯纖細的多,內容物也簡化到只有塑膠感超級重的本體,很虛的蓋子,以及紙片說明一張。

什麼叫做塑膠感超重?希望這張照片夠清楚。不過畢竟這一隻只要666台票還以貨到付款送到我的手上,我也不好意思再要求什麼... 囧a

背面的質感更是... 少了TDK的Mark整個感覺更虛,而且存取的LED燈號從內部透出來的fu真的是糟到難以言喻... 我就不想拍了...

醜歸醜,這篇是效能測試文,我們來看看這支便宜到爆炸的TDK到底有什麼能耐?居然可以跟標榜180x的Patriot XT Boost被我排在同一個Title?!
【以下測試一樣based on WinXP with SP3,原廠FAT32格式】

上面這個是在GA-MA78GM-S2H的Read only test,Maximum transfer rate為29.0MBytes/sec
下面這是Block W/R測試,讀取將近25MB/sec,寫入大概也有16MB/sec的水準。

ATTO Disk Benchmark。居然得到跟Patriot XT Boost不相上下的數據?! 這... 我能信任它嗎? 寫入數據也飆太高了吧...

真的是太歡樂了,連個幾乎沒做過Flash memory產品的光碟大廠請人OEM的1G不到90元的隨身碟都能有如此效能,那我還真不知道那些自稱是一線大廠的廠商做出那種寫入不到5MB/sec的垃圾顏面何在... 更何況這支還能找到有工廠程式方便製作成USB光碟,雖然外觀很糟,不過對於有需要且講求實用的人只要666元就能從PC家入手實在是太划算了!
當然,多花兩百元買個外觀加上再高些爽度的Patriot XT Boost也是不錯的選擇啦...: P
喔對了,為什麼沒有測HD Tach呢?因為與HD Tune比起來,HD Tach的數據怎麼樣都比HD Tune歡樂 XD 我個人是不喜歡這種無謂的灌水數據,所以就算囉~ 而FDBench測試比ATTO還不穩定,且適用媒體較為狹窄,就不列入測試項目。
《歡迎非商業用途以連結方式轉錄,禁止部分轉載或盜圖》
TDK Trans-IT MINI 8GB,這也是一個意料之外購買的隨身碟 XD
原因只是因為在PCDVD看見某版友的測試,以及有現成的工具可以做成「USB光碟」使用,還有就是夠便宜。

跟前面的Patriot XT Boost比起來明顯纖細的多,內容物也簡化到只有塑膠感超級重的本體,很虛的蓋子,以及紙片說明一張。

什麼叫做塑膠感超重?希望這張照片夠清楚。不過畢竟這一隻只要666台票還以貨到付款送到我的手上,我也不好意思再要求什麼... 囧a

背面的質感更是... 少了TDK的Mark整個感覺更虛,而且存取的LED燈號從內部透出來的fu真的是糟到難以言喻... 我就不想拍了...

醜歸醜,這篇是效能測試文,我們來看看這支便宜到爆炸的TDK到底有什麼能耐?居然可以跟標榜180x的Patriot XT Boost被我排在同一個Title?!
【以下測試一樣based on WinXP with SP3,原廠FAT32格式】

上面這個是在GA-MA78GM-S2H的Read only test,Maximum transfer rate為29.0MBytes/sec
下面這是Block W/R測試,讀取將近25MB/sec,寫入大概也有16MB/sec的水準。

ATTO Disk Benchmark。居然得到跟Patriot XT Boost不相上下的數據?! 這... 我能信任它嗎? 寫入數據也飆太高了吧...

真的是太歡樂了,連個幾乎沒做過Flash memory產品的光碟大廠請人OEM的1G不到90元的隨身碟都能有如此效能,那我還真不知道那些自稱是一線大廠的廠商做出那種寫入不到5MB/sec的垃圾顏面何在... 更何況這支還能找到有工廠程式方便製作成USB光碟,雖然外觀很糟,不過對於有需要且講求實用的人只要666元就能從PC家入手實在是太划算了!
當然,多花兩百元買個外觀加上再高些爽度的Patriot XT Boost也是不錯的選擇啦...: P
喔對了,為什麼沒有測HD Tach呢?因為與HD Tune比起來,HD Tach的數據怎麼樣都比HD Tune歡樂 XD 我個人是不喜歡這種無謂的灌水數據,所以就算囉~ 而FDBench測試比ATTO還不穩定,且適用媒體較為狹窄,就不列入測試項目。
《歡迎非商業用途以連結方式轉錄,禁止部分轉載或盜圖》
[專題] 高速隨身碟/讀卡機大亂鬥(一)- Patriot XT Boost 8GB
Flash memory的產品應用上,個人覺得還是以隨身碟記憶卡等小型儲存媒體為最佳應用(講白一點就是完全不看好取代傳統HDD就對了啦 XD)。不過這篇不是碎碎念,直接開始正題~ = =+
會購入美商博帝(Patriot)的這支標示180x的Patriot XT Boost,其實是有些意外的。起因只是因為我想起某人的需求,進而變成同事間的小團購...

所有配件一覽:本體、USB延長線短短一條、白色吊飾帶一條以及簡便的說明吊卡。在16GB要價2k上下,4GB也要500左右的時間點,以含運費不到九百的價格入手8GB加上有這樣的配件,看起來似乎是相當具有cp值

本體是全橡膠的材質包覆,連蓋子也是。這是運作中的樣子,其實不計較那個不太搭的藍色LED的話,質感是還算不錯的。

外觀的廢話不多說,直接讓表示效能的數字說話:
【以下測試based on WinXP with SP3,原廠FAT32格式】

上面這個是在GA-MA78GM-S2H的Read only test,Maximum transfer rate為28.3MBytes/sec
下面這是Block W/R測試,讀取至少有25MB/sec,寫入大概也有20MB/sec的水準。

這是最近不知怎麼流行起來的ATTO Disk Benchmark,個人是認為參考看看就好...

除了AMD最新的南橋SB700之外,我也順便補了在Intel ICH8M上的測試。
Maximum transfer rate為29.4MBytes/sec,略比SB700上要高一些。

Block W/R測試。讀取大概有28~29MB/sec,寫入卻只有17~18MB/sec的水準。

對於有在玩PC的人而言,AMD platform的I/O效能通常都是比較弱的,不過我們在這裡看見了一個例外。SB700可能還是沒有贏過當今最新的ICH10R,不過它的表現真的是遠超乎我對於AMD platform的期待。
還沒結束,接下來的是更便宜的 - TDK Trans-IT MINI 8GB -
《歡迎非商業用途以連結方式轉錄,禁止部分轉載或盜圖》
會購入美商博帝(Patriot)的這支標示180x的Patriot XT Boost,其實是有些意外的。起因只是因為我想起某人的需求,進而變成同事間的小團購...

所有配件一覽:本體、USB延長線短短一條、白色吊飾帶一條以及簡便的說明吊卡。在16GB要價2k上下,4GB也要500左右的時間點,以含運費不到九百的價格入手8GB加上有這樣的配件,看起來似乎是相當具有cp值

本體是全橡膠的材質包覆,連蓋子也是。這是運作中的樣子,其實不計較那個不太搭的藍色LED的話,質感是還算不錯的。

外觀的廢話不多說,直接讓表示效能的數字說話:
【以下測試based on WinXP with SP3,原廠FAT32格式】

上面這個是在GA-MA78GM-S2H的Read only test,Maximum transfer rate為28.3MBytes/sec
下面這是Block W/R測試,讀取至少有25MB/sec,寫入大概也有20MB/sec的水準。

這是最近不知怎麼流行起來的ATTO Disk Benchmark,個人是認為參考看看就好...

除了AMD最新的南橋SB700之外,我也順便補了在Intel ICH8M上的測試。
Maximum transfer rate為29.4MBytes/sec,略比SB700上要高一些。

Block W/R測試。讀取大概有28~29MB/sec,寫入卻只有17~18MB/sec的水準。

對於有在玩PC的人而言,AMD platform的I/O效能通常都是比較弱的,不過我們在這裡看見了一個例外。SB700可能還是沒有贏過當今最新的ICH10R,不過它的表現真的是遠超乎我對於AMD platform的期待。
還沒結束,接下來的是更便宜的 - TDK Trans-IT MINI 8GB -
《歡迎非商業用途以連結方式轉錄,禁止部分轉載或盜圖》
2008年7月28日 星期一
個人電腦配置展望
目前手邊所擁有的配備可以看簽名檔 @ PCDVD
收藏用的3.4CG + X850XTPE有多耗電就別去計較了,畢竟只是為大學時期的瘋狂留下一點痕跡(事實上idel約130W,full loading約230W+);老爸用的上網機待機功耗雖然高達76W,但是使用時間不長,純粹只是為了節省空間也就懶的去做更動;
目前的主力影音驢子全機功耗大約是在60W左右(已降200x10@1.0V),跟一般人用的桌機比起來應該算是相當省電(一般桌機待機約在90~130W左右),但事實上,跟laptop比起來仍是狂輸一大截... 就算是那台添加HD 2600的移動桌機,在不開螢幕的情況下待機功耗隨便都低於30W... 更別說同事用的內建GM965顯示的X61,僅有驚人的16W待機功耗!
顯而易見的,4850e + 780G這個平台雖然身為第一款內建支援DX10的顯示晶片,但在省電跟效能之間,這個平衡顯然沒有什麼意義。(論CPU效能,輸Core2Duo;論顯示效能,遠輸HD 4850;論省電,被laptop遠遠拋在腦後...)
有鑑於此,就省下去觀察更完善的780G/790GX平台的時間與金錢吧!未來需要有桌機的存在嗎?我想大概也只是為了RAMdisk吧(畢竟無法置入laptop內...),所以等待具備QPI(Quick Path Interconnect)與IMC(Integrated Memory Controller)的Nehalem中的主流級Lynnfield(LGA1160),然後再追加當期最佳cp的顯示卡,成為mircoATX級的Coding/Gaming server吧!硬碟部分應該僅需要留著RAMdisk與WD Raptor即可,這樣應該才是供奉StarCraft2的最佳平台啊~ (毆飛)
追求省電的P2P,短期內就交由laptop外掛硬碟來跑,這樣在跑驢子時功耗就能壓至30+10=40W以內,也許哪天可以等到HP mini-note改用VIA Isaiah(或是哪天的Mobile Nehalem-C...不過這已經是2010之後的事...),希望能有出色的功耗控制及超強的續航力。(現在的Atom是不賴,但是它配的945G整個就是耗電又弱的渣阿...)
一顆外接驢子(ST3320620AS@ MB664US-1S-B),一顆外接資料庫(WD6400AAKS@???)
看來我手邊的硬碟數量已經足夠啦... = ="
所以DDR2不用囤太多啦,DDR2的存在只是為了RAMdisk啊~
而且4850e+780G遲早要被拋掉的... (遠目)
p.s. Nehalem相關資料 @ 電腦領域 HKEPC
收藏用的3.4CG + X850XTPE有多耗電就別去計較了,畢竟只是為大學時期的瘋狂留下一點痕跡(事實上idel約130W,full loading約230W+);老爸用的上網機待機功耗雖然高達76W,但是使用時間不長,純粹只是為了節省空間也就懶的去做更動;
目前的主力影音驢子全機功耗大約是在60W左右(已降200x10@1.0V),跟一般人用的桌機比起來應該算是相當省電(一般桌機待機約在90~130W左右),但事實上,跟laptop比起來仍是狂輸一大截... 就算是那台添加HD 2600的移動桌機,在不開螢幕的情況下待機功耗隨便都低於30W... 更別說同事用的內建GM965顯示的X61,僅有驚人的16W待機功耗!
顯而易見的,4850e + 780G這個平台雖然身為第一款內建支援DX10的顯示晶片,但在省電跟效能之間,這個平衡顯然沒有什麼意義。(論CPU效能,輸Core2Duo;論顯示效能,遠輸HD 4850;論省電,被laptop遠遠拋在腦後...)
有鑑於此,就省下去觀察更完善的780G/790GX平台的時間與金錢吧!未來需要有桌機的存在嗎?我想大概也只是為了RAMdisk吧(畢竟無法置入laptop內...),所以等待具備QPI(Quick Path Interconnect)與IMC(Integrated Memory Controller)的Nehalem中的主流級Lynnfield(LGA1160),然後再追加當期最佳cp的顯示卡,成為mircoATX級的Coding/Gaming server吧!硬碟部分應該僅需要留著RAMdisk與WD Raptor即可,這樣應該才是供奉StarCraft2的最佳平台啊~ (毆飛)
追求省電的P2P,短期內就交由laptop外掛硬碟來跑,這樣在跑驢子時功耗就能壓至30+10=40W以內,也許哪天可以等到HP mini-note改用VIA Isaiah(或是哪天的Mobile Nehalem-C...不過這已經是2010之後的事...),希望能有出色的功耗控制及超強的續航力。(現在的Atom是不賴,但是它配的945G整個就是耗電又弱的渣阿...)
一顆外接驢子(ST3320620AS@ MB664US-1S-B),一顆外接資料庫(WD6400AAKS@???)
看來我手邊的硬碟數量已經足夠啦... = ="
所以DDR2不用囤太多啦,DDR2的存在只是為了RAMdisk啊~
而且4850e+780G遲早要被拋掉的... (遠目)
p.s. Nehalem相關資料 @ 電腦領域 HKEPC
2008年7月22日 星期二
Blogger建設計劃
其實早在06年初就已經有要建立blog的打算
不過礙於懶惰以及沒有空間(藉口?!)一直遲遲沒有動作
在前天看見強者Detoo完成了Blogger對BBS單方轉信的功能後
一時再度興起建立Blogger的念頭...
嗯,遊戲已經開始囉~
不過礙於懶惰以及沒有空間(藉口?!)一直遲遲沒有動作
在前天看見強者Detoo完成了Blogger對BBS單方轉信的功能後
一時再度興起建立Blogger的念頭...
嗯,遊戲已經開始囉~
訂閱:
文章 (Atom)